陳前鋼等代表:
你們在象山縣十九屆人大第三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提升我縣海洋漁業發展的建議》已收悉。各位代表在議案中提出了大量建設性意見,作為我縣漁業主管部門,在此表示衷心感謝。我局作為主辦單位,現答復如下:
一、目前,我縣擁有各類漁業船舶3100余艘,其中在冊捕撈漁船2519艘,常年在海上作業漁船1200艘左右。一直以來,我局嚴格貫徹落實省、市主管部門巡航及檢查要求,全力提升海上、陸上“見警率”。2023年累計聯合省市執法部門或自主安排開展海上巡航執法105次,聯合公安、海事部門開展商漁船防碰撞聯合執法42次。同時,開展碼頭、岸線巡查1847次(其中夜間巡查451次),巡檢碼頭9168個/次,岸線42532公里,登檢沿岸靠泊漁船4663艘,隱患排查1760個/次。自象山智慧漁港建設以來,嚴格落實進出港報告制度,通過“數字+”的手段,加強了對船只、船員的監管,杜絕漁船“帶病出海”和船員“無證上崗”,提高了進出港報告的真實性。下一步,我局將積極對接省廳智控組,及時反饋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便優化進出報告系統,提高系統防偽造技術識別,通過繼續加大漁政執法船艇的登檢抽查頻率,提升海上見警率,強化對漁船進出港報告的真實性現場核查。
在執法服務性和保障性方面,針對輕微違法,我局基本采取現場責令整改或限期整改的執法模式,例如漁船在商船航道長期滯留,回港后進行警示教育,首次警告;大風天氣回港遲滯漁船,采取集中教育方式,重塑漁船船東、船長的安全生產意識。以減輕漁民負擔,兼顧漁民民生需求為目標,做好執法服務性工作。
二、沿海公共航道方面。自2021年9月10日起,我省正式實施沿海新主要公共航路管理,我縣沿海主要有“外航路、東航路、西航路”三條航路,航路最寬為中心線兩側各3海里,即橫向寬度共6海里。為保證船舶航行安全,我局多次與象山海事處對接商議商漁船防碰撞工作,雙方簽訂了《海上安全與搜救全面合作備忘錄》。在日常工作中,采取互派人員蹲點值班、商漁船涉險信息互通等方式加強溝通交流,我局和鎮鄉(街道)、基層漁業管理組織聯動加大對在航路內長時間滯留及穿越航路漁船進行提醒干預,切實降低商漁船碰撞發生幾率。海事部門加大對象山沿海巡航執法和點驗干預,引導商船在推薦航道內航行,推動船舶入軌率持續提高。下一步,我局將和海事部門聯動加密點驗,強化商漁船聯管中心建設,加大巡航執法力度,引導船舶在航路水域航行,規范象山沿海通航秩序。針對12至24米未安裝精密智控設備的漁船,出海作業手機信號缺失、存在看的見卻聯系不上管不到問題。考慮此類漁船駕駛室空間有限,無法安裝漁船精密智控設備,我局正聯系迪泰公司研究小型精密智控設備,并計劃對目前12至24米未安裝精密智控設備的漁船安裝天通手持電話,解決信號差聯系不上的問題。
三、海釣產業發展方面。受市場影響,2023年我縣釣具漁船數量猛增,目前全縣釣具漁船共198艘,為進一步規范釣具漁船管理,我局出臺并嚴格要求釣具漁船落實“五定管理”,即定釣場、定時間、定人員、定碼頭、定標準。同時,針對釣具漁船實行“六個嚴查”,即嚴查海釣船舶超員、超載、超高、超抗風等級、超航區活動等“五超”行為;嚴查使用可能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危害的水生生物(包括活餌)作為餌料;嚴查可能損害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海釣行為;嚴查以海釣名義從事漁業捕撈生產;嚴查捕撈、輔助和養殖等漁業船舶和游艇從事經營性海釣活動。并向省市主管部門爭取按船舶安全等級和海釣方式研究劃定海洋垂釣生產區域,嚴禁漁船超航區作業,不斷探索和完善海釣產業發展規劃和監管規范,引導產業有序發展。
四、探索養殖模式方面。2023年我縣在稻漁綜合種養、梭子蟹養殖方面進行了該模式探索,試點引進了浙大長香粳、“甬優15”等優質水稻品種和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等特色水產品種,示范推廣了稻蝦、稻蟹、稻鱉等7種高效新型輪作共養模式,實現畝均產稻谷1000斤、畝均產值8000元(畝產小龍蝦約200斤;畝產南美白對蝦約150斤;畝產羅氏沼蝦約180斤),比傳統水稻種植畝均增收2000元以上,經濟效益翻了4番;開展三疣梭子蟹高效綠色養殖新模式研究與示范,在象山賽芬水產養殖場試點,取得了7畝593斤的養殖成績,極大提升了梭子蟹產量。下一步,我局將持續加大力度探索養殖塘試驗田模式,進一步總結提煉推廣并宣傳引導好養殖戶,充分運用政策杠桿,爭取出臺《象山縣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扶持政策》,為我縣養殖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再次感謝你們對海洋漁業發展的關心和支持,希望今后更加予以關注,我們將積極采納各位代表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象山縣漁業局
2024年5月16日
(聯系人:項挺,聯系電話:1586780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