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市局和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牢記“國之大者”,強化責任擔當,以問題為導向,以改革為動力,以創新為舉措,高標準完成年度各項工作任務。
一、2023年工作總結
經過一年的努力,我縣教育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概括起來就是“三個明顯提升”:
一是黨建工作的引領作用明顯提升。我局堅持把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擺在首要位置,不斷強化強黨建思維,貫徹好“第一議題”,落實好“第一行動”,高質量推進主題教育落地見效,高標準完成縣委巡察整改、重點能源項目和亞運安保任務,全面完成了民辦園規范提升、民辦園轉公和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目標清單等重點工作,探索建立了見習校長“10+10+10+5”和名優教師“三優四梯隊”培養機制,舉辦了全縣首屆職業教育大會,象山建筑產業學院正式掛牌成立,黨建引領教育穩進提質的作用越來越凸顯,全省教育現代化水平監測排名實現了10個位次的提升。
二是深化改革的動力轉換明顯提升。對標“寧波市爭創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行動綱要,制定象山《構建“藍色生態·象往未來”高質量教育體系》實施方案,以此為指引強化地圖思維,修訂完成中小學教育布點優化圖和學前教育布局調整圖“兩張圖”,組建八大緊密融合型幼教集團,新增鄉鎮義務教育集團,建成5所老年學校,擬定小規模學校撤并整合方案,承接國家信息技術支撐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試點和寧波市小學綜合素質評價改革試點,“雙普創建”通過省評估組驗收,5所學校躋身中央電化教育館第二批“央館虛擬實驗”規模化應用試點名單。
三是教育為民的服務效能明顯提升。始終堅持抓穩進提質、抓教育惠民,落實《“人人為教育”行動方案》,建成招生和信訪服務大廳,圓滿完成“七優享”工程和省市縣民生實事工程,成功舉辦“家門口迎亞運”系列活動和青年未婚教師聯誼交友活動等,聯合婦聯等成立心理健康流動驛站,聯合公安部門開展了節假日安全聯合巡查,先后舉辦“全國深化特殊教育育人模式改革研討會”“全國第一所家長學校成立40周年研討會”等,中小學藝術監測獲教育部通報表揚,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獲獎創近五年新高,全系統干部職工用苦干實干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局將持續做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指示精神的“學思踐悟”工作,活學活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四個堅持”指導方針,統籌推動我縣教育工作爭先進位發展。重點從三方面發力:
一是強化穩進協同,推動教育品質進位提檔。一方面,堅持“穩”的主基調。持續優化完善幼教集團管理機制,深化義務教育評價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落實普高教育“縣中崛起”第二階段行動計劃,實施新一輪職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推動老年學校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加快構建新時代家長學校網絡和“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全方位推動各類教育穩中向優發展。另一方面,突出“進”的大方向。深化與寧波大學等高校合作,打造學前教育課程品牌和特殊教育改革品牌,形成義務教育綜合評價機制改革“象山樣本”,探索普通高中創優爭優“合作辦學”新路徑,打造職業教育區域特色專業集群,爭創象山港技師學院,全力完成“雙普”創建和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建,推動各類教育實現品質有效提升和亮點有效凸顯。
二是強化破立并舉,推動教育改革增效賦能。一方面,加大力度疏堵點、破難點。加快推進集團化辦學、師資交流、分層培養等改革,力爭從關鍵要素入手縮小城鄉、校際差異。實施“青苗護航”等四項行動,構建特殊學生群體跟蹤管理及成長幫扶機制,破解特殊學生管理難題和心理健康問題。新建5所老年學校和4所成人學校,解決老年教育資源供需不協調難題。另一方面,創新舉措調結構、優資源。全力籌建教師發展中心和學生成長中心,出臺《“象往未來·少年與?!毖袑W旅行行動提升方案》,加快打造長三角研學基地,推動師生培養的平臺多樣化和管理一體化。加快組建成人教育集團,統籌推進第一批鄉鎮小規模學校撤并整合,項目化推進城區義務教育優質資源擴容,集約教育資源配置,提升資源使用效益。
三是強化內外聯動,推動教育發展行穩致遠。一方面,強化嚴管厚愛,抓好內部安全。加強食堂、工會財務規范管理,健全工程建設、采購、食堂配送招標制度,嚴格教師招錄、評優評先和臨聘人員管理,創新局機關、校園長任職互評機制,嚴懲師德師風、節日腐敗、意識形態等問題,高度關注在籍不在校學生管理、心理問題學生幫扶、反電信詐騙、防溺水等工作,常態化抓好校園安全和考試安全,確保教育系統安全穩定。另一方面,強化為民服務,提升外部形象。強化黨建引領,抓實為民服務,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全系統推進“深入基層摸實情、一線調研解難題”行動,緊扣師生、家長的需求期盼,全速推進清涼工程、明亮工程、校安工程建設,全面推進名優骨干教師培養總量升至18%,全員推進“百校千師訪萬家”活動,全心做好大齡未婚教師的交友服務,用心用情做好服務品牌,提升群眾教育獲得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