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鎮鄉(街道)、縣防指各成員單位:
為切實提升突發性短時強降雨等氣象災害及其引發的次生災害防范應對工作水平,根據省應急管理廳、省氣象局、省自然資源廳、省水利廳《關于強化氣象、地質災害、山洪災害預警和應急聯動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現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工作目標
通過進一步厘清預警“叫應”規則,強化預警與應急響應聯動,做到預警信息及時共享、紅橙預警及時“叫應”、預警與響應及時聯動、預警信息及時發布,實現第一時間作出響應、第一時間應急處置,切實提升我縣突發性短時強降雨及地質災害、山洪災害等防范應對工作水平,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工作原則
(一)堅持分級分部門負責、屬地為主。氣象、地質災害、山洪災害預警和應急響應聯動工作堅持分級分部門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以縣為主體、鎮街為單元,做好預警發布、叫應、報告及應急處置等工作。縣級有關部門支持、指導和督促各地落實防范應對措施。
(二)堅持統分結合、協同高效。按照法律法規和職責分工,由縣防指統籌、有關部門分災害類別發布預警信息,氣象部門發布暴雨、臺風等氣象災害的預警信息,自然資源部門發布地質災害預警信息,水利部門發布山洪災害預警信息,做到預警信息發布早、發布快、發布準、發布廣、發布實。
(三)堅持“誰預警、誰叫應”。氣象、自然資源、水利等部門發布紅色、橙色等預警信息時,要第一時間實施“叫應”,既要“叫應”又要“叫醒”,做到快速高效、精準到位,確保預警信息即時到人、防范措施準備到位。
三、主要內容及流程
(一)暢通渠道,做到預警信息及時共享
1.縱向貫通到底。氣象、自然資源、水利部門要通過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地災智治平臺及APP、山洪災害智防平臺等渠道發布預警信息。
2.橫向互聯互通。氣象、自然資源、水利、應急管理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協作,進一步健全預警信息溝通共享機制,共同建設預警信息溝通渠道和共享平臺。
3.實時在線共享。氣象、自然資源、水利等部門要第一時間通過“防汛防臺在線”向其他有關部門實時共享預警信息;縣應急管理局通過應急值班值守系統接收預警信息并提示;其他成員單位可通過防汛防臺在線實時共享。縣應急管理局根據需要向氣象、自然資源、水利部門提供預警報告和“叫應”對象信息,并積極創造條件通過多種方式第一時間獲取氣象、自然資源、水利部門發布的預警信息。
(二)分級分類,做到紅橙預警及時“叫應”
1.氣象預警。暴雨等橙色預警信號,氣象部門按規則通過浙政釘、短信、電話等方式報告縣防指辦主任,同時“叫應”預警責任區內有關部門和預警覆蓋的鎮鄉(街道)黨政負責人。紅色預警信號,氣象部門按規則報告縣防指常務副指揮長或副指揮長、防指辦主任,同時通過浙政釘、電話(浙政釘未讀時,必須電話)“叫應”預警責任區內有關部門和預警覆蓋鎮鄉(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發布上述預警時,氣象部門還要通過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臺提醒預警覆蓋的村(社區)主要負責人。
2.地質災害預警。24小時等級預報(縣域)橙色預警,資規部門要按規則通過浙政釘、短信、電話等方式“叫應”鎮鄉(街道)黨政負責人,并報告縣防指辦主任。24小時等級預報(縣域)紅色預警,按規則通過浙政釘、電話(浙政釘未讀時,必須電話)“叫應”鎮鄉(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并報告縣防指常務副指揮長或副指揮長、防指辦主任。3小時預報預警(風險防范區)、實時預警(風險防范區)由自然資源部門按規則負責“叫應”。
3.山洪災害預警。24小時(縣域)橙色預警,水利部門要按規則通過浙政釘、短信、電話等方式“叫應”鎮鄉(街道)黨政負責人,并報縣防指主任。24小時(縣域)紅色預警,按規則通過浙政釘、電話(浙政釘未讀時,必須電話)“叫應”鎮鄉(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并報告縣防指常務副指揮長或副指揮長、防指辦主任。3小時預報預警(重點村落)、實時監測預警(重點村落)由水利部門按規則負責“叫應”。
4.風險預警提示。應急管理部門匯總氣象、地質災害、山洪災害預警信息,按規則通過浙政釘、短信、電話等方式“叫應”鎮街防指常務副指揮長、鎮鄉(街道)和村(社區)主要負責人,并視情報告縣防指常務副指揮長。氣象、地質災害、山洪災害等紅色橙色預警“叫應”規則見附表。
(三)完善預案,做到預警與響應及時聯動
1.納入響應條件。應急管理部門在組織修訂防汛防臺抗旱應急預案時,要把氣象預報信息和預警信號列為應急響應啟動條件之一,并結合本地承載能力科學合理確定應急響應級別,明確行動措施。
2.適時聯動響應。氣象部門要建立暴雨、臺風天氣風險和提醒制度,盡可能提前向應急管理、自然資源、水利等部門負責人通報氣象災害風險,提出會商研判、應急響應等建議;自然資源、水利等部門在氣象預報預警基礎上發布專業預警,及時啟動專項預案;應急管理部門要迅速開展綜合會商研判,必要時聯合值守,并依據預案報請縣防指及時啟動應急響應。
3.果斷采取措施。當可能發生極端天氣災害,達到啟動“五停”標準時,根據本地極端天氣預報預警,各有關部門、基層鎮鄉(街道)村(社區)按照本部門或單位應急預案落實管控措施。在緊急情況下,部門或單位可依據有關規定,自行果斷采取“五停”等應急措施。
(四)廣泛覆蓋,做到預警信息及時發布
1.影響區域全覆蓋。應急管理、氣象、自然資源、水利等部門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短信、網絡、社交媒體、公共顯示屏和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臺、應急短信平臺、應急廣播系統等渠道向受影響區域全覆蓋發布預警和應急響應信息,引導公眾遠離危險區域,并提醒工礦商貿企業做好防范自然災害可能引發生產安全事故的準備。
2.預警對象全覆蓋。各地各部門特別是基層干部接到預警信息后,要第一時間發布、第一時間通知到受影響的群眾,特別是要及時通知獨居老人、病殘人士和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以及戶外露營、農家樂、海上養殖人員等容易遺漏人員;必要時,村(社區)防汛責任人要采取大喇叭、銅鑼、口哨、手搖報警器、敲門通知等手段實施緊急預警,確保預警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2023年7月6日
縣應急管理局